在數字經濟時代,算力將成為核心生產力之一。今年2月,“東數西算”工程正式全面啟動,它將東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,使數據要素跨域流動,織就全國算力一張網。在緩解東部能源緊張問題的同時,給西部發展開辟新路。
算力需求的大幅增長,將帶來數據中心能耗的快速增長,而推動高效能數據中心發展的關鍵之一便是“算力之源”——即數據中心的每顆處理器核“芯”,處理器的性能也決定了算力的上限。在雙碳目標下,如何在能耗增長與低碳目標之間找到平衡支點,“高性能計算”也許可以給出答案。

尋找算力新轉化:AMD EPYC不斷追求性能優化
今年3月,世界首款采用3D芯片堆疊的數據中心CPU——“米蘭-X”第三代AMD EPYC(霄龍)處理器發布,這不僅說明AMD(超威)將3D V-Cache緩存堆疊技術成功帶到數據中心,同時是AMD計算革新上的又一力作。
據介紹,“米蘭-X”是第三代AMD EPYC處理器“米蘭”的增強版,可為各種計算工作負載提供更好的性能支持,為數據中心帶來更強的支撐。在2022年國際超算Top500榜單中,拔得頭籌的超算Frontier采用的正是AMD的第三代EPYC 64核處理器及Instinct加速卡,此外,AMD還為該榜單94個系統提供動力,年同比增長95%。不斷追求更強大的計算力,AMD EPYC已經創造了250多項世界紀錄,并且還在繼續創造更多紀錄,助力高性能算力不斷突破。
探索低碳新路徑:“30×25能效目標”打造綠色計算底座
近年來,AMD積極探索節能新路徑,宣布了“30×25”目標——即到2025年,AMD的加速數據中心計算節點要在2020年基礎上實現30倍的能效提升,并計劃從2020年到2030年在日常運營上減少50%的溫室氣體排放。
目前,AMD正朝著實現“30×25”的目標前進,并且有了新的突破:僅通過使用基于一顆第三代AMD EPYC CPU和四個AMD Instinct MI250x GPU的加速節點,便實現了在2020年的基準水平之上提高6.79倍能效。事實上,綠色減碳并不是給數據中心的性能做減法,而是相互促進,降低能耗的同時釋放更高效能。在雙碳目標下,AMD的高性能產品正在為各大企業、各大行業以及整個社會的綠色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撐,打造更綠色的計算底座。
AMD的產品已經獲得戴爾、HPE、聯想、新華三、浪潮、中興、可控、超云、超威等OEM的采用。據2021年11月AMD“加速數據中心首映”主題活動上公布數據顯示,AMD在全球已經交付了超過2億顆AMD EPYC處理器核心,為數十億用戶提供算力。
從處理器核心“Zen”、“Zen 2”、“Zen 3”,AMD逐步實現了在數據中心市場進入、追趕、超越。同時在“東數西算”的背景下,AMD將通過綠色創新式的技術提升,為數據中心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。(文/黃雅琦)